近年来,我们在审计工作中,发现基层在工会经费预算及管理中普遍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问题,需加以改进和完善。
工会经费预算制度执行不到位。现行的工会经费预算及财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已比较健全,如《工会预算管理办法》《基层工会预算管理办法》《工会会计制度》等,为指导工会组织正常开展工作提供了保障。但在日常工作中,有些单位不重视工会经费的预算管理,有的甚至不知道工会的收支要纳入预算管理,工会支出无计划,失去预算控制现象比较普遍。
工会经费预算编制不科学。部分基层工会不编制经费预算,与基层工会所在单位的部门预算不相衔接。财政部门在批复各单位的年初预算时,将“工会经费”纳入了单位的年初预算,编制依据是按单位人员上年度工资总额的2%编制单位工会费预算,但是没有将单位应承担的“行政补助收入”纳入单位年初预算,造成预算不全面。还有部分基层工会在编制年度工会预算草案时,程序不到位,多数没有经同级工会委员会讨论通过和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审查同意,没有报上级工会审批或备案,造成工会经费收支未进行全面的预算安排,预算编制工作不严谨、不科学。
工会经费预算不足。由于基层工会缺乏年度工会工作计划安排,年初在编制工会预算草案时考虑不周,造成预算收支编制不完整。在进行工会相关正常的、合理的活动时,基层工会临时编制单项的预算支出,所需资金不足时就向所在单位申请工会拨款,所在单位就以向基层工会补助的名义安排拨款,造成了“预算不足补助来凑”的现象。如审计某部门时发现,单位年初预算安排“工会经费”支出9万元,而当年实际拨给基层工会补助支出达45万元,单位实际拨付给基层工会的补助支出是预算安排的5倍,预算经费安排不足导致随意支出、超预算支出。
会计核算不规范。基层工会缺少专业的财务人员,财务核算不规范甚至记账错误。如基层工会所在单位按全部职工工资总额2%依法向工会拨缴的款项应当计入“拨缴经费收入”科目而错误计入“行政补助收入”科目;上级工会拨付的各类补助款项应当计入“上级补助收入”科目而错误计入“行政补助收入”科目;另外还存在工会的费用支出归集归类不正确、会计科目使用错误等。记账错误造成会计报表数据不真实、工会决算不准确。
监督检查不到位。《基层工会预算管理办法》规定“基层工会经费收支预 (决)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情况应接受同级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审查审计监督,同时接受上级工会和上级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的审计监督,并依法接受国家审计监督。”在实际工作中,上级工会未充分发挥职能,过分依赖国家审计,对下级工会的监督检查不够,下一级工会也没有定期向本级工会委员会和上一级工会报告财务监督检查情况。
对策建议:
强化管理意识,加大培训力度。以国家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工会预算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不断强化预算管理意识。上级工会应加大对基层工会领导及工会工作人员的宣传培训学习力度,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在基层工会经费管理中的约束作用。
坚持预算原则,严把审批环节。基层工会要严格按照“统筹兼顾,保证重点;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真实合法,精细高效”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年度工会工作计划编制预算。在编制预算支出时,把资金使用的重点安排在维护职工权益、为职工服务和工会活动方面。在预算审批环节中,要在工会委员会和本级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审查之后,上报上级工会审批。同时应将年度工会经费收支情况定期向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建立经费收支信息公开制度,主动接受会员监督。
健全内控制度,强化日常监督。各级工会应配齐配足岗位人员,坚持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建立健全相关内控制度并严格遵守,要依据《工会会计制度》、《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等规定做好财务核算工作,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完整。上级工会应对下级工会业务开展制度化、常态化监督检查,促使现有的预算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与现代化工会发展需求相适应,不断提升基层工会的预算管理水平。